|
||
“来了,来了!空中梯队飞过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礼台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特级技能师李志强仰着头,盯着飞机飞来的方向。随着战鹰越来越近,他心跳加快,满脸自豪。
在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一线工作40多年,李志强与战机已经是无数次“谋面”的老朋友了。但这场“相见”,让李志强格外激动。
“战机配装的发动机是由我们亲手装配的,别提多自豪了!眼睛和心都跟着战机一起飞了。”看见一架架战机以磅礴之势划破长空,呼啸着飞过天安门广场,李志强的眼睛湿润了。这呼啸之声不仅是对国家强大、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直观展示,更是对每名航发人最动听的褒奖。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每颗跃动的‘中国心’都蕴含着无数航发人的汗水和心血。”李志强清晰地记得,初到装配车间时,他被发动机密密麻麻排布的管路、电缆“震”住了。从分不出首尾到大致熟悉,他只花了一年时间,比常人快一倍。在公司的培养下,李志强用孜孜不倦的积累和创新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总装班也以李志强的名字命名为“李志强班”。
总装,是航空发动机装配的最后一道工序,更是保证发动机生产质量的重要一环。李志强带领班组先后攻克多项航空发动机装配关键技术,他们把每一次任务都当作“军令”,把每一次装配都当作考验。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李志强班”的身影,班组也赢得了“装配铁军”的美誉。
把装配的难点作为创新的起点,李志强和他的班组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突破一个个装配难题,并将班组多年总结的创新方法汇编成“李志强操作法”,设计开发的“李志强锁片钳”“李志强锁刻刀”等几十项专用工具,在公司和行业内推广。
40多年来,李志强装配了上千台航空装备产品,攻克了多项航空装备关键技术。他还将装配操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带动班组职工共同学习提高。通过采取个性培养、师徒结对、技术互助、绝招共享等方法,培养了许多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如今,“李志强班”共有员工62人,他们用青春持续助力更强劲的“中国心”。
国之重器,务必倾心铸之。当歼击机梯队呼啸飞过观礼台时,主持人铿锵地解说:“亮剑云端,有我无敌。”听到这句话,李志强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线装配技术工人,我深深知道,每一个螺栓的锁紧、每一道装配工序的规范,都关系着航空装备的性能和飞行安全,这让我更坚定了提供可靠航空动力保障的决心。”
回到工作岗位上,李志强干劲更足了。他把阅兵中的强国强军风貌分享给同事,并带领班组继续奋战。“我们要以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解决产品研制生产难点,用好劳模创新平台,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青年技能人才,让从我们手中交付的每一台发动机,都成为捍卫祖国蓝天的强劲‘中国心’。”
![]()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