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拖拽添加模块

左侧拖拽添加模块

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经济时报】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辽宁全力竞速新赛道

发文时间:2025-10-29 10:01:1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

  这里,曾用钢铁与机械的轰鸣,挺起新中国工业的脊梁;从共和国长子的辉煌,到转型振兴的阵痛,辽宁的每一次脉动都紧扣国家发展的节拍。今天的辽宁,正以创新与变革的浪潮,叩响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之门。对辽宁而言,新动能、新赛道是新质生产力;新模式、新业态是新质生产力;除旧布新、革故鼎新也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正让辽宁千行百业走出传统模式,焕发全新光彩。

  而行,传统产业得以焕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传统产业,且比重较大,充分释放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追绿迈向高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通过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核心技术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是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

  在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转子车间里,数控机床操作工们不再像过去的老师傅们那样整天围着机床转。他们专注地坐在工位终端前,监控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这是沈鼓集团最新的智能操作系统,让传统加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沈鼓集团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型、领军型企业,近年来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将企业打造成为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策源地,从而实现核心技术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不断研制出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大国重器,提升中国智造在全球能源化工核心动设备领域的竞争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和成为全球能源化工动力装备的领跑者愿景奋勇前进,一往无前。沈鼓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宝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字化和智能化,让这家成立于1952年、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依然屹立潮头。

  近些年,沈鼓集团通过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完成了全部核心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例如,建设了车间制造执行系统、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系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对企业人、机、料、法、环全方位线上管控。通过数字化改造,叶轮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生产设备网络化接入推动核心瓶颈设备的综合效率提升超16%。此外,沈鼓还推出数字服务平台沈鼓云,已联网全国多地各类大型机组4000余台,线上服务用户387家,可提供机组预知性诊断和维修服务。

  沈鼓集团只是辽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突围的缩影。近年来,辽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例如,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五轴数控机床、沈阳新松机器人生产的智能机器人、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盾构机、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联合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合作开发出的世界首款氢燃料电池重型轿车运输车等,均是辽宁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代表。

  在智能化的赋能下,辽宁众多装备制造业正在被赋予感知的能力,工业生产变得更加流畅、高效、智慧。

  辽宁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着力转型升级,增加值增长4.5%,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4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都高于全国,分别比全国高10.9个、7.3个、3.5个百分点。

  算力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2025317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在沈阳市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

  企业发展转型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这场新质生产力培育战中,扮演着改革攻坚手服务保姆的双重角色。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处处长徐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辽宁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辽宁力量。

  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的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外观并不起眼,但作为东北地区首个大规模AI算力基础设施,正成为辽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这里就像是一个算力银行,为各类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普惠的算力服务。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经理刘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刘明看来,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算力枢纽为核心,一方面,为辽宁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传统产业提供AI算力支持,助力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与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为本地AI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算力服务,加速AI技术转化与创新应用落地,培育智能化工、数字医疗等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算力底座。

  东软集团,作为一家软件企业,已深耕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34年。集团致力于推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国际软件服务等产业的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其业务足迹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了解到,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东软集团借助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昇腾AI算力,推出添翼医疗赋能体,原本复杂的医学影像诊断流程,在强大算力赋能下,诊断时间从原本的数分钟压缩至30秒,大大提升了诊断效率,帮助医生快速发现病变特征,提升诊断准确性。诊断效率的提升也间接降低了设备能耗和人力成本,原本需长时间运行设备和人工反复确认影像细节,现在设备运行时长缩短,人力投入减少,能耗自然随之降低。同时,基于昇腾AI算力,东软集团加速研发迭代,在医学影像分析、临床科研等八大应用场景实现覆盖,极大地缩短了研发周期,快速推动技术落地应用,助力医疗行业智能化升级。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辽宁岳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基于Deep Seek的智能电力解决方案,在铁岭国网中落地应用。通过大模型技术将电力行业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沉淀下来作为企业独有的数据要素并为电力从业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提高从业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培养成本。

  新质生产力绽放全域之花

  新质生产力的生命力,在于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在辽宁各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的支持下,骨干企业积极发挥链主作用,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通过链主作用,延伸产业链,拓展新业务,并推动整零协同发展,以保障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

  沈鼓集团、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43家单位联合建立了沈阳市压缩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发挥沈阳在压缩机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带动东北、拉动全国压缩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强化主体培育,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方面,辽宁通过加大政策引导,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0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6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新增大盘绿色石化、沈大工业母机、沈阳航空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徐会表示。

  以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例,不仅提供算力,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该中心与高校合作培养AI人才,组织技术沙龙分享最新应用案例,帮助传统企业跨越数字鸿沟。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拥有一批大院大所的辽宁科教资源丰富。一批本地创新主体形成了紧密的协作网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辽宁坚持实施有组织创新,聚焦国家所需、辽宁所能、产业前沿,发挥辽宁科研院校众多、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推动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在开辟新赛道上聚力攻坚。

  据记者了解,辽宁实施揭榜挂帅,通过支持推动一批关键工艺及核心装备揭榜攻关。辽河油田建成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首次将电热熔盐技术应用于油田生产注汽系统,为大规模吸纳绿电提供技术支撑;三一重装成功研制多动力耦合电动矿用车,有效解决了国产大型矿车动力卡脖子问题。组织校企合作,组建大连理工大学等5家校企合作委员会,开展核心技术战略储备和应用研究,并通过组织技术和项目专题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出协同研制,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取得突破。

  面对未来,辽宁已经绘制了更加宏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蓝图。

  徐会透露,下一步,辽宁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落实《辽宁省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行业大模型、应用解决方案及应用场景。聚焦重点领域,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试验验证、成果转化等工作。

  辽宁,正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附件下载
  • 主办单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2号
  • 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