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批198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
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省从科技成果供给侧、需求侧、服务端同步发力,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市场驱动、区域协同”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今年一季度,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1.7亿元,同比增长25.3%,科技成果转化呈现起步快、势头好的发展态势。
4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和东北科技大市场等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还发布了首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双向揭榜挂帅”榜单198项。其中,技术需求榜单77项,成果榜单121项,主要聚焦智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先进材料、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多个技术领域。“通过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发布,让企业了解更多先进技术成果信息,让科研人员、科研团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畅通成果转化供需渠道,我省重点开展四项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双向揭榜挂帅”机制;打造全省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和引导;构建全面、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生态。
为打通“企业找技术”和“成果找市场”通道,我省在推进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基础上,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双向揭榜挂帅”机制。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运作方式,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企业与科研机构不见面互通,加速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卡脖子”核心技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重点梳理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技术需求,发布技术需求榜单,让高校院所、实验室群等技术供给方带团队、带技术进行揭榜,解决行业、企业核心技术难题,以需求牵引成果转化;聚焦我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重点梳理高校院所中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并形成榜单对外发布,由企业等技术需求方带资金、带场景进行揭榜,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汇聚创新资源、强化服务链条,我省还启动建设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企业、科研和服务主体,构建技术需求、成果供给、科技人才等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用户可通过搜索引擎进入平台获取各种服务。目前,平台已完成需求和成果发布、科技专家、技术经理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查询功能开发和上线试运行,后续还将进一步完善需求在线匹配、线上路演、评估评价、技术交易等成果转化全链条、全流程服务,并有序链接各市、各高校院所、企业,构建“一网协同”、全省联动的创新服务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策支持。我省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专章设置成果转化条款,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和产权激励机制。印发《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奖励性后补助实施细则》,对省内企业吸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辽落地转化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性后补助资金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签订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开发合同,经认定登记后,可按照规定享受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政策。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开展的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将择优纳入省科技计划专项支持范围。
为强化优质科技成果供给,我省建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库,面向省内企业推广发布;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设省级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53家,发布中试服务事项195项,累计开展中试项目1726项,孵化落地企业169家;建设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载体396家,培育在孵企业4863家。本报讯 记者孔爱群报道
![]()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