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拖拽添加模块

左侧拖拽添加模块

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辽宁日报】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文时间:2024-12-30 10:21:29

来源:辽宁日报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

  近日,从新加坡港传来喜讯,45台产自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港口移动机器人正式上岗。另外,由新松生产的全球首台空集装箱堆码机器人也正式完成交付,辽宁工业机器人队伍又增新成员。

  从“1到N”,紧随市场律动、点燃创新引擎,不断“拔节”的新松,仅是我省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凝聚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工业是关键。年初以来,我省以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为抓手,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生态链条更加优化。

  12月17日,一张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证书,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送来了新年礼物——由其申请的“双面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获得国家专利。“通过人无我有的新技术,向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市场迈进是我们的目标。”沈阳机床战略和运营部部长董凌云表示。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目前,沈阳机床的高端产品占总产值比重已超过40%。

  据统计,1月至11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在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创新驱动,中试基地是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重要环节。今年,我省高度重视中试孵化,阶梯式培育了69个中试基地,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业转化平台、实体运营平台。在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9项先进技术成果完成中试产业化,促成产业投资30余亿元;在沈阳德生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药物中试基地,万升以上超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被攻克,在医药关键材料领域填补了空白。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省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今年,高性能膜及膜材料、钛产业两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截至目前,我省已拥有省级创新中心1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42家。来自525家企业的605项创新产品被推广应用,79项优质产品工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基础再造“揭榜挂帅”榜单。

  走进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102分厂智能化生产车间,高效率的生产体现在各环节。“我们小容量制剂生产线A的生产节奏可达到毫秒级。”该分厂副厂长高铁民介绍,每支药剂出厂前都要经过6台相机、75张照片进行可见异物比对;每盒药品称重时,增加或者缺少一张巴掌大的说明书也能被检测到并被剔除掉。

  用“聪明”的机器制好药,东北制药仅是辽企耕“云”种“数”的案例之一。年初以来,我省共培育省级5G工厂2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12个。截至目前,全省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个数字化转型核心指标分别达到64.8%、82.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了“高个子”“大智慧”,我省还持续向着“绿色生产”发力奔跑。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度绿色工厂名单,辽宁33家企业登国家级“绿”榜,成为行业标杆。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生产绿色产品,我省出台了《辽宁省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及管理实施细则》,新增152家省级绿色制造单位,鞍钢矿业尾矿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获评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50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废钢准入条件企业,居全国第七位。我省还积极组织企业进行绿电交易,截至目前,全省组织绿电交易127.8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二位。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向绿而进,富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步入发展快车道。本报记者 孙大卫

附件下载
  • 主办单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2号
  • 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