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壮大我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第1303051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9 09:48:03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壮大我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一是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加强申报解读,指导各地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开展申报工作。按季度公布创新型中小企业,每半年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工信部推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让更多优质企业纳入国家队行列。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7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9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

  二是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落实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和我省认定暂行办法,组织开展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和国家级推荐工作,对已认定的集群进行评估,开展优秀集群案例宣传和典型经验推广活动。2024年认定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集群获评国家级集群,中小企业聚集度获得有效提升。截至2024年,辽宁省12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5家,集群内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01项,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总额达100.9亿元。优质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集群做大做强。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免申即享”奖补资金、“小巨人”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资金和重点“小巨人”奖补资金直接拨付企业,激发企业活力。2024年共有323家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获得奖补资金1.9亿元。共对符合条件的136户“小巨人”企业予以流动贷款贴息补助,拨付资金3303.26万元,支持流贷642笔,撬动资金38.74亿元。2023年以来,通过竞争立项方式,沈阳市、大连市、盘锦市成功申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累计获得奖励资金4亿元。2024年以来,争取中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3亿元。

  二是加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出台《辽宁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2024年奋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辽宁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辽宁省进一步推动经济以进促稳稳中提质若干措施》《辽宁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等政策文件,对中小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激励。

  三是确保项目土地要素足额配置。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在符合规划和土地转让规定等前提下,允许中小企业联合参加工业用地招拍挂,并可按规定办理宗地分割手续。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并进行研发创新,根据相关规划及有关规定允许增加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等费用。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的,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弹性年期与最高年期的比值进行年期修正。

  三、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银行机构研发特色信贷产品。支持盛京银行推出“辽科贷”“辽知贷”等辽系列产品,专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24年末,“辽”系列信贷产品累计投放175.8亿元,服务地方企业1504户。成立辽宁省“专精特新”资本市场公益服务团。组织召开专精特新企业产融对接会议2次,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3场。召开辽宁省企业大会银企对接活动专场,20个重点项目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达成融资意向超过100亿元。举办辽宁首届产投融合发展大会。2024年,邀请百余家国内头部创投机构齐聚辽宁,集中推介重点融资项目200个、释放融资需求124亿元,其中112个融资项目受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投资机构的关注及对接。辽粤科创发展母基金、湖南达晨财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2只基金完成注册落地。

  二是持续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布126家辽宁省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名单,设立科技金融服务驿站,整合创投、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全量金融资源,构建“创业投资+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链,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一站办理”科技金融服务,形成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长效机制。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已与20余家金融机构完成系统专线直连,实现“银企在线互动、征信一键查询、业务线上办理”;归集14类公共数据,发布金融产品388项,注册企业5.4万户,历年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485亿元。

  三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在推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基础上,引导上市后备企业用好北交所增量发展机遇期和境外上市渠道,力争尽快实现上市。2024年,全省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9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6家,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40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达470家。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的功能,推动北方实验室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利用三板、四板“绿色通道”机制,快速实现新三板挂牌。推动创新债券产品的应用推广。2024年我省新增科创债融资82亿元、绿色债融资41.05亿元。成功推动沈阳软件园REITs项目、拓源集团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成为东北地区首单被正式受理的公募REITs产品、首单成功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四、优化中小企业产业布局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结构。找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定位,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科学谋划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研究编制县域经济发展“十五五”专项规划。完善辽宁产业招商图谱平台建设,深入研究辽宁省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集群合理布局。

  二是推进招大引强,补全产业链条。围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完善产业链条,注重引进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的企业,提高产业集群的配套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依托辽洽会、辽宁—长三角、辽宁—京津冀、辽宁—珠三角三大招商引资促进周及其他招商活动等平合举办各类招商活动,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带动县域产业链构建,一体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横向聚集与纵向协作。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优势,带动县域产业链发展,精准招引一批“填空型”企业、“补充型”项目,促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主业方向明确、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规模的县域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攀升。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差异发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聚焦海参、人参、梅花鹿等农业特色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以科技支撑、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市场监管、金融服务等五大体系打造辽宁优品,推进特色产业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制定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引,发挥比较优势,引导各县培育壮大1-2个主导产业,拉动县域经济整体跃升,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尽早迈上万亿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帮扶与发展并举,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汇集多方资源。紧盯工信部拟出台的集群支持政策,加强跑部进京工作力度,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和集群认定工作的重点方向,研究制定本省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我省集群培育工作,吸引我省更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进行申报,培育壮大集群培育工作的基础底座。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依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集群企业咨询诊断改造活动,实现以数字化转型诊断引领数字化转型,提高集群核心竞争力。二是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提升集群发展潜力。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以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深入挖掘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发挥作用的企业,推动企业以集群主导产业为依托,在其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集群做大做强。三是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集群发展环境。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多部门横向协同、省市县纵向联动的工作合力。发挥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网络作用,优化PC端和微信公众号移动端功能,打造找政策、找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发挥遴选的优质服务机构作用,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联系人:胡永强

  联系电话:024-86894192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