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发挥精细化工优势,以石化产品医用化加工促进生物医药与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第1303002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9 09:39:00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农工党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挥精细化工优势,以石化产品医用化加工促进生物医药与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精细化工是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的上游产业,推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链融合发展,对进一步壮大我省石化和精细化工、优质特色消费品两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提案对我省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客观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指导我省石化和精细化工、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两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性。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部门,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产业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园区和项目建设等方式,加快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两个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2023年,省委、省政府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列入了我省重点发展的22个产业集群,分别成立了由省领导任牵头领导,省工信厅作为牵头单位的两个集群专班,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先后印发了《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辽宁省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大顶层设计,提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需求,在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高端制药装备、CDMO等领域,建设一批配套园区,提升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省科技厅研究制定《辽宁省科技引领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锚定生物化工和能源等重点领域突破,推动生物技术广泛融合应用和提质赋能增效,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支持科技创新。省科技厅支持中国医科大学牵头组建辽宁省医工融合交叉实验室群,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建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两个实验室群整合各类平台基地近百个,吸纳30家高校院所和31家重点企业参与,充分发挥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省工信厅完善“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指南,设立医药创新成果转化方向,自2022年以来,先后对头孢他啶、替格瑞洛、沙丁胺醇等18个新获批原料药给予了资金奖励,鼓励企业延伸链条,加快原料药产品开发。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省商务厅推动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获评为辽宁省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企业依托石化产业优势,发展医药中间体及化学原料药CDMO/CMO产业。组织省内重点地市、园区、企业赴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招商,2024年,全省96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共新签约亿元以上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项目117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6个,新运营亿元以上项目19个。省工信厅加快推动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向石化产业园区集聚,支持大连长兴岛、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等开展省级化工园区建设,提升我省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绿色安全生产水平。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省直有关单位将积极吸纳农工党省委提出的七条建议措施,加快重点集群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及供需交流、支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以开展“十五五”规划为抓手,全面梳理我省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生物材料等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强化产业地区布局和区域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研究政策链,打造支持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二是支持产品技术创新。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在合成生物等领域,按照“补漏”思路,加快重点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力量组成创新联合体,加强集成式科技攻关。强化省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向,发布产业需求清单,支持精细化工企业与医药企业合作,开展关键产品开发。
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重点园区及企业加快精细化工+化学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支持连续微反应、生物制造等新工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提升产业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推动产业交流合作。以企业大会、辽洽会、工业互联网大会、健康中国健康医疗大会等重要活动为平台,组织精细化工企业与医药企业对接,推动医工融合和产需对接。鼓励医药企业加大上游原材料本地采购,在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的同时,支持本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五是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指导省级以上经开区年底前完成“一区一策”改革方案全覆盖。持续做好特色园区评审。积极组织园区赴国内外重点地区调研推介,提升我省产业园区影响力。
联系人:张梦蕾
联系电话:024-86892934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