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发展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13030017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9 09:36:48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农工党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我省医药产业创新资源丰富、医疗基础雄厚、产业基础良好,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沈阳、大连、本溪为核心,辽东、辽西为两翼的地区布局,在大宗原料药、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但也面临着产业规模小、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学研及产业链协同不紧密等问题。提案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步措施及建议,对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省直各部门采取了系列措施,全力营造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2023年,省委、省政府将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列入了我省重点发展的22个产业集群,成立了由省领导任牵头领导,省工信厅、省卫健委作为牵头单位的集群专班,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先后印发了《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辽宁省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编制出台了《辽宁省支持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指引》,构建了集“一、二、三产”“研发-审批-生产-应用”于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省医药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医药类院校建设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聚焦我省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集中攻关,促进生物医药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连续两年实施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举办活动73场,吸引超过 100 所高校、2000 家企业参与,累计发布高校科技成果 5000 项。2024 年高校全年转化科技成果 7395 项,转化金额37.18亿元,其中合同转化金额达到 100 万元以上项目较 2023 年增长 7.5%。
三是支持企业创新。组建辽宁省创新药物重点实验室群和辽宁省医工交叉重点实验室群,支持医药领域创新类项目345项目,推动5641台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选派40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创新。优化“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办法,2024年对39个医药新产品予以资金奖励,支持17家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累计支持资金1.3亿元。优化审评审批程序,推动全省新批准药品同比增长超过80%。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支持企业通过新装备、新工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我省医药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新产品加快投产上市,壮大我省医药产业规模。2024年,对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冻干粉智能化生产线工程、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抗体和重组蛋白药物等15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五是加大人才支持。鼓励有条件高校增设前沿交叉专业,强化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构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协同育人平台。推广定制化联合实验室、产业导师制和场景化实践课程,加速产教融合。设立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在药学、中药学等领域开展基本科研立项,联合开展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将科研资源向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倾斜。用好“兴辽英才计划”,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49个,科技处创业团队项目19个。
六是强化融资支持。加快推进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现“银企在线互动、征信一键查询、业务线上办理”。支持盛京银行陆续推出“辽数贷”“辽质贷”“辽股贷”等产品,支持重点领域发展。2024年,我省成功举办产投融合发展大会,上线“创投辽宁”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集中推介重点融资项目200个,促进企业与投资机构合作对接。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省直有关单位将积极吸纳农工党省委提出的5个方面12条建议措施,着力在政策制定、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育、产业布局、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深入落实国家《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十五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编制,完善我省推动医药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体系,不断激发我省科教资源、医疗资源潜力,推动医工融合、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二是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药物、精细化工和化学原料药、先进医疗装备、现代中药等重点产业链,加大项目谋划,支持园区及重点企业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短板,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基础产品开发,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优化产业地区布局。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文件制定,进一步巩固沈阳、大连、本溪3市在我省医药产业的核心地位,推动创新药、先进医疗装备向创新资源优势地区集中,支持以丹东、锦州、葫芦岛等地为代表的辽东、辽西地区结合自身特色,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来辽布局。支持精细化工基础雄厚、道地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特色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沈阳药大大学科技园、康缘现代北药研究院、大连干细胞研究院、大连海洋中医药研究院等新型产学研医合作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实现仪器设备充分共享。推动医药类专业孵化器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德生生物药CDMO基地、上药北方CDMO平台等中试孵化项目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五是推动创新药械投产上市。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购买服务、集团转移等方式实现创新药品、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在辽获批。开展重点品种扶持,跟踪品种注册进程,加大精准扶持品种政策及技术服务力度。制定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加强对省内创新产品的支持。持续完善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采购政策措施,推动医药产品挂网事项提质增效。
六是开展东北医药物流中心建设。深入落实国药集团、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医药领域“国字号”企业与辽宁达成的战略合作意向,支持各大央企医药物流平台将沈阳打造为东北区域医药物流集散中心,助推辽宁医药流通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通过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建立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确保药品流通中产品质量安全。
联系人:张梦蕾
联系电话:024-86892934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