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第1303013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9 09:24:31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吴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支撑,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抓手。我省医药产业创新资源丰富、医疗基础雄厚、产业基础良好,在大宗原料药、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提案系统剖析了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科学精准地提出了后续推进举措和建设性意见,对加快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全力营造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2023年,省委、省政府将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纳入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创新建立“双牵头”推进机制,由省长领导任牵头领导,省工信厅、省卫健委作为双牵头单位组建集群工作专班,形成高位统筹、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步出台《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辽宁省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三年攻坚计划》等纲领性文件,配套制定《辽宁省支持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措施指引》,构建起覆盖“第一产业原料种植-第二产业研发制造-第三产业医疗服务”全链条,贯通“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审批-规模生产-临床转化”全周期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二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医药类院校建设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围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形成“教育培养-人才输送-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四链融合的发展格局。持续实施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2023-2024年累计举办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专题对接活动73场次,吸引超过 100 所高校、2000 家企业参与,累计发布高校科技成果 5000 项。2024 年高校全年转化科技成果 7395 项,转化金额37.18亿元,其中合同转化金额达到 100 万元以上项目较 2023 年增长7.5%,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三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组建辽宁省创新药物重点实验室群和辽宁省医工交叉重点实验室群,重点支持医药领域345项创新类项目,推动全省5641台(套)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选派40余名科技特派员驻企服务。不断完善“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办法,2024年对39个医药新产品予以资金奖励,支持17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累计支持资金1.3亿元。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全省新批准药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80%。

  四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聚焦提升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企业通过新装备、新工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我省医药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2024年重点支持包括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冻干粉全自动生产线、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物大分子药物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内的15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涵盖创新药物产业化、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智能化生产改造等重点领域。

  五是强化人才体系建设。支持省内高校增设前沿交叉专业,强化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构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协同育人平台。推广定制化联合实验室、产业导师制和场景化实践课程,加速产教融合。设立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在药学、中药学等领域开展基本科研立项,联合开展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将科研资源向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倾斜。用好“兴辽英才计划”,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49个,科技处创业团队项目19个。

  六是完善融资服务体系。2024年举办首届产投融合发展大会,出台创业投资发展激励措施,上线“创投辽宁”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多措并举推动创投机构走进来、留下来、投起来,集中推介重点融资项目200个,促进企业与投资机构合作对接。加快推进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现“银企在线互动、征信一键查询、业务线上办理”。支持盛京银行陆续推出“辽数贷”“辽质贷”“辽股贷”等产品,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省直有关单位将积极吸纳您提出的5个方面12条建议措施,着力在政策制定、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政策支撑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我省“十五五”规划等文件编制工作,完善我省推动医药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和临床资源优势,推动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聚焦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药物、精细化工和化学原料药、先进医疗装备、现代中药等四个重点领域,实施产业链提升专项行动,支持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短板,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基础产品开发,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优化产业地区布局。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沈阳、大连、本溪三大核心城市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创新药、先进医疗装备向创新资源优势地区集中,推动辽东沿海经济带聚焦跨境医药合作,辽西发展特色原料药,形成“核心突破、多点支撑、全域协同”的产业格局。支持精细化工基础雄厚、道地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特色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沈阳药大大学科技园、康缘现代北药研究院、大连干细胞研究院、大连海洋中医药研究院等新型产学研医合作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实现仪器设备充分共享。推动医药类专业孵化器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德生生物药CDMO基地、上药北方CDMO平台等中试孵化项目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五是推动创新药械投产上市。不断优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政策,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购买服务、集团转移等方式实现创新药品、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在辽获批。开展重点品种扶持,跟踪品种注册进程,加大精准扶持品种政策及技术服务力度。制定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加强对省内创新产品的支持。持续完善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采购政策措施,推动医药产品挂网事项提质增效。

  六是开展东北医药物流中心建设。深入落实国药集团、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医药领域“国字号”企业与辽宁达成的战略合作意向,支持各大央企医药物流平台将沈阳打造为东北区域医药物流集散中心,助推辽宁医药流通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多仓协同”业务,引导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营,提升全省药品现代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联系人:张梦蕾

  联系电话:024-86892934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26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