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促进辽宁省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第1303045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9 09:23:00
- 编辑: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林垚、王艳提案者: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辽宁省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需求侧’牵引,促进辽宁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场景需求征集上,组织各市、服务商、行业协会定期广泛征集企业数字化场景需求,今年以来,共征集需求620多个,并提供“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加快场景建设。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交流等活动,推动更多服务商对接需求,有效促成了一批高质量合作。在推进场景建设上,支持企业围绕转型升级、技术突破的痛点和难点,通过“揭榜挂帅”“场景竞赛”等形式开展场景创新,不断推动新场景落地,打造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19个。围绕细分行业共性需求挖掘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其中16个场景入选工信部典型场景案例。通过场景建设,培育出安新自动化、辽宁数能、鞍钢数科等一批本地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有力带动了我省数字产业化发展。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实施工信部“一图四清单”工作机制,针对典型场景绘制标准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以及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四类数字化清单。针对图谱和清单,开发推广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建立人才共享资源池,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和服务商创新模式和机制,开放输出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降低企业整体投入成本。
二、关于“‘供给侧’发力,加速辽宁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持续积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的资源、经验和案例,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服务商培育上,遴选确定了20家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作为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的主要合作对象,推动服务商形成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报告。累计征集服务商相关产品380个,全国典型应用场景250个。在典型场景上,我省打造了150多个典型场景,分布在22个产业集群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供应链等多个环节,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场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和经验。在评估诊断上,组织各市、服务商广泛开展数字化水平测评,目前,全省所有的专精特新企业完成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2600多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信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线上评估。
下一步,我省将以石化、冶金、装备等重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围绕场景需求打造更多典型场景案例和解决方案。同时,尽快推动全省1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信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线上评估,摸清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底数,让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关于“政策、资金支持,助力辽宁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在文件制定上,印发《辽宁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制定了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开展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建设等五项重点任务,并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印发《辽宁省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方案》,将工业互联网纳入全省重点推进的22个集群之一,并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专班。在资金支持上,近年来,我省“数字辽宁 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累计共投入约6.1亿元,其中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资金达3.58亿元;支持国家数字化领域试点示范资金达7900万元;支持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资金达1.7亿元。沈阳、大连、盘锦三市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争取国家奖励资金4亿元。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允许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支出100%税前加计扣除。落实设备更新和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 500 万元的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一是用好“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加快产业大脑、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企业配置5G网络、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等要素,建成更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全省各市县区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人,从政策指引、资源对接、服务诊断、宣传培训等方面,对各行业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三是做好税收金融服务。持续健全完善纳税人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积极向税务总局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合理诉求,推动出台更多惠企税收政策。坚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金融工具,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我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金融支撑。
联系人:裴斐
联系电话:18840068177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