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推动我省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第13020519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10-08 12:50:07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赵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仪器仪表产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和科技创新实力,是衡量未来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标志。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已进入年销售额万亿元时代,国家对仪器仪表行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仪器仪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仪器仪表产业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拥有相关规上企业近50家,代表企业有沈阳仪表院、东方测控、奥龙射线等,2023年产业总体规模超过120亿元,拥有工控仪表及系统、核仪表、工业射线、粒度仪、流量仪表、智能检测仪器、传感器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电力、交通和军工等领域;拥有一批专业人才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学研体系;已建成省级重点产业基地--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2018年国家工信部授予辽宁丹东(测控仪器)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内现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点1个,在校生近400人;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点17个,在校生5000人左右。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大连依利特、丹东奥龙射线等单位组建“辽宁省质谱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色谱仪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工业CT仪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沈阳中科博微、辽宁仪表研究所、丹东通博电器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省智造强省专项、“兴辽英才计划”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都把仪器仪表列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共计支持该类企业项目9个,资金约5000万元。

  我省仪器仪表产业大部分产品集中在中低端,与国外甚至国内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高端仪器仪表制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有限,缺少核心技术;部分高端产品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面临卡脖子难题。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优质企业培育。完善以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推荐一批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定,组织企业争创单项冠军,培育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支持企业单独或联合参与国家和省级科技前沿、国防安全、先进制造、新兴产业等重大应用场景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国家战略和辽宁区域科技创新需求,发挥沈阳、大连、丹东等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科研力量,推动丹东打造“中国智能测量高地”“中国测谷”,形成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推动沈阳、大连建设高端仪器仪表配套产业聚集区,加快塑造区域产业影响力。围绕高端仪器仪表领域重大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开展产业卡脖子技术研发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制,转化转移和应用示范一批科技成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指导相关市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招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完善门类齐全、不断改进产业结构,提高本地配套,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三、推进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采取以评促建方式推动创新平台发展,更好发挥资源集聚作用,提高运行水平。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展联合攻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建立人才需求调查发布机制,每年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分区域、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及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促进人才精准培养引进。通过以才引才、平台引才、活动引才的“三引”模式,发挥引智基地等平台作用,柔性或全职引进行业专家,深度参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辽宁省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更有针对性地为我省仪器仪表等产业的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开辟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绿色通道”,健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处置和收益分配政策。

  四、助力扩大市场和产品质量提升。加大现有产业政策的宣贯力度,争取让企业更好的享受到政策红利,继续支持各市出台高端仪器仪表专项支持政策,持续助力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我省相关单位优先采购省内仪器仪表产品。发挥省级和市级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关注高端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推动住建、交通、环保等行业开展省内仪器仪表产品示范应用,不断扩大产品市场,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导省内相关高校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推动学校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转化科技成果,实现教育链、 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