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机器人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提案》
(第050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02-17 13:06:51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

侯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机器人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提案》的提案收悉,提案深入分析我省机器人产业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仍未突破、产业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引才留才工作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六项很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我们深受启发,并将认真吸纳。结合部门职能,综合相关省直部门的协办意见,就建议内容现答复如下: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总体要求,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字号”的代表,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市场潜力巨大,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我省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我省发展情况

  我省拥有机器人研制企业50多户,其中规上企业15户, 主要分布在沈阳和大连两市。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比例(7811.5亿)1.5%,其中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2021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6957台,同比增长6.1%。重点企业有沈阳新松公司、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通用机器人公司、沈阳远大高科智能机器人公司、沈阳吕尚科技、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沈阳高精数控公司)、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佳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一些规模较大企业。

  (二)开展主要工作

  1.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一是按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广泛收集相关政策、文件、资料,形成《辽宁省产业基础能力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二是深化对机器人产业研究。组织召开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梳理协同研发、推广应用、核心配套等五大类重点项目,形成《辽宁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三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根据《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发布2021年省重点产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起草了机器人专项资金指南,开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共5个项目通过评审,总投资额15126万元,核定已完成投资7571万元,支持资金2251万元。

  2.加快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开展上下游跨行业跨领域合作,推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动态修定完善《辽宁省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2.0)》。形成重点企业及主导产品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核心零部件断点清单、产业链构成图、产业链区域分布图。对我省机器人产业链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摸底分析。

  3.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根据工信部《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推进活动的通知》要求,向工信部推荐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直流泵控电液伺服驱动系统”、沈阳吕尚科技有限公司“地面机器人集群协同定位技术”“机器人遥操作三维建模技术”等3户企业4个项目参与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活动,沈阳申蓝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解决方案最终荣获“揭榜”活动优秀方案。

  4.开展辽宁省首台(套)项目申报。组织开展2021年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费补贴项目申报工作,拟定机器人领域项目15个,设备金额3.9亿元,拟支持补助资金930万元,大力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创新应用。

  5.开展“院士辽宁行”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行”机器人调研组重点针对我省机器人行业“空心化”的问题,探讨如何发展减速器、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器等核心关键配套产品。针对原材料应用问题,解决机器人机械结构高强度、轻量化等关键技术,促进装备与材料的协同发展。针对“硬”有余“软”不足的问题,探讨如何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平台、机器人操作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信息感知与导航、信息共享与远程控制、机器人自主编程等核心技术。

  6.举办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

  根据工信部《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要求,开展我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职工组、教师组、学生组共41组选手报名参赛,通过理论考试及实操考试综合成绩排名,确定参加国家大赛组别及人员。

  7.编写《辽宁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梳理国内外及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我省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产业技术、重点产品、人才培养、产业链优势,分析目前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根据我省机器人产业特点、技术优势,以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一批重点整机产品、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核心技术。

  8.加强科技创新。聚焦提升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交互等性能,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及系统、机器人整机等方向构建了机器人产业创新链,巩固我省在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方面的优势,逐渐补齐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零部件研制生产方面的技术短板,支撑机器人产业链向高端发展。截至目前,构建“辽宁省新松机器人产学研联盟”“辽宁四达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数字化装配装备产学研联盟”等2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布局“辽宁省水下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智能机器人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12个创新平台,实施人机协作型工业机器人、多机器人协同处理系统等各类计划项目15项。

  二、下一步工作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机器人产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协同研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等。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研发环节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将资金补贴与投资导向技术研发,重点提高机器人企业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项目的财政补助强度,大幅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产业发展速度。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我省工业“十四五”规划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对重点领域用户采购入选国家重大装备目录或首台(套)目录的高端产品,给予政策支持及资金补助,进一步增强国产高端装备配套能力。

  (二)推进示范推广应用。针对需求量大、环境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业领域,选择重点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针对医疗康复、物流、金融等服务领域,鼓励自主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如推动建设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推动特种机器人在助老助残、现场保障、安全生产、抢险救援等领域应用。充分利用《辽宁省高质量发展推荐产品目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首台(套)产品示范应用。

  (三)支持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协调作用,通过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开展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提高我省机器人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跨机构、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全面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本链,促进机器人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为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多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大与相关领域产业链深度融合力度,打通我省产业发展堵点、难点、断点,营造百花齐放的多产业共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科大机器人学院、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大学与科研机构,加大机器人领域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从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到运行管理的多层次、多类型应用型人才。积极搭建校企交流平台,鼓励重点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良好对接,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切实为机器人企业输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五)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将机器人作为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重要方向,梳理凝练基础理论、共性及前沿技术等相关内容,组织高校院所及头部企业开展研究。二是开发短板产品,聚焦减速器、伺服控制器等核心功能部件,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省内优势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及自主保障能力。三是推动双链融合,组织开展撮合对接,引导沈阳新松等盟主单位加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集聚更多高校院所及配套企业,构建上下游联动、大中小协同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1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