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支持传统炼化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建议》(第1431051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8 14:50:59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王红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传统炼化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推进中国石油在辽炼厂转型升级

  2024年,省领导6次带队赴中国石油集团对接会商,与中国石油集团围绕保持在辽原油加工量稳定、推进在辽炼厂转型升级等事宜持续深入开展对接合作。省政府成立了以王利波副省长为组长的推进中国石油在辽炼厂转型升级工作专班,与中国石油集团密切联系。经过多次争取协调,中国石油集团在季度排产的基础上,多次增加在辽炼厂实际原油加工量,全年合计增加106万吨。同时,支持锦州石化40万吨/年针状焦、抚顺石化油蜡联产等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谋划推动13个重点“减油增化”项目,全力推进中国石油在辽炼厂转型升级。

  (二)支持企业绿色用能

  我省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始终鼓励支持企业绿色用能,提升绿电消费比例。截至目前,全省风电装机1817.31万千瓦,光伏装机1252.44万千瓦,合计达到3069.75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37.28%;2025年底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达3700万千瓦,能够为我省各类用电企业提供充分的绿色电力。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鼓励石化企业对炼化工艺和设备进行绿电炼化技术改造的专项税收优惠政策,但已出台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例如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三)推进甲醇产业发展

  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组织大连化物所、民盟省委、恒力石化、沈阳化工大学、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大连市发改委、大连市工信局、长兴岛管委会成立甲醇经济研究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从市场、技术、效益、安全等方面对我省推进甲醇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目前正在起草相关行动方案。5月20日,在大连长兴岛召开重点炼化企业技术交流对接会,组织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专家团队和华锦阿美项目及省内炼化企业开展专题对接,推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烯烃等技术在省内转化。

  (四)推进电力市场改革

  目前,我省电力中长期市场基本建设完成,2021-2025年连续5年交易规模超1000亿千瓦时,历史累计交易电量超过11000亿千瓦时。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面,2021年我省成为全国第二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2024年连续完成电力现货市场的整周、整月财务结算试运行。2025年3月,辽宁成为全国第10个连续结算试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我省绿电交易政策宽松、供给充足,交易规模稳居全国前列。2025年1-4月,全省绿电交易电量150.04亿千瓦时,国家电网营业区域内排名第三。

  二、下一步工作

  您在提案中的有关建议非常符合我省石化行业发展实际,我们将积极采纳,在后续工作当中有序推进。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沿海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传动炼油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布局绿电制氢(氨、醇)示范项目,推动生物化工产业链发展。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引导我省石化企业提高绿电用电比例,推动传统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与中国石油集团的对接合作。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石油集团对接会商工作机制,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定期总结工作进展,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加快推进中国石油在辽炼厂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在项目用海、用地、环评等审批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帮助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尽早建成投产。

  二是推进绿色氢氨醇生态建设。依托辽西北地区及沿海城市风光资源和东北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推进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风电离网储能制氢、风电制绿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吸引东北“三省一区”绿色甲醇经辽宁出海或落地,提升我省绿色甲醇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一批绿色甲醇储运一体化项目建设,建立船舶甲醇加注设施及移动加注甲醇船,为东北“三省一区”绿色甲醇生产项目提供陆海全程物流,保障绿色甲醇的储运和出海南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绿氢制备副产化,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是推进低成本甲醇生态建设。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依托海外廉价天然气资源,打造海外甲醇生产基地。积极在晋陕蒙宁等地区拓展煤制甲醇供给渠道,保障甲醇来源安全稳定,建设甲醇储备基地。支持恒力石化、华锦阿美等企业采用大连化物所的耦合技术,实现甲醇与石脑油共进料制烯烃芳烃的连续化生产,降低单位能耗,提升产品产率。利用大连化物所科技成果及甲醇储备基地,在周边化工园区加快发展聚乙醇酸、醋酸乙烯、醋酸乙酯、聚乙烯醇树脂(PVA)等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推进产业链迈向高端。

  联系人:丁天佐

  联系电话:024-86893458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