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我省制造业主导产业过于集中的建议》(第1431230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8 14:40:15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张永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制造业主导产业过于集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提出“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创新与数智引领,提升主导产业先进制造水平、依托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实现制造业的联动协同、通过一流企业梯度培育,打造多极化发展模式”等4条建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科技厅、省金融管理局认真研究、全盘吸纳,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取得新进展,并将在“十五五”谋篇布局中做好规划。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宁考察时部署的重要任务。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一是传统产业向优而进。聚焦高端化,8个产品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数量居全国首位。聚焦智能化,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2个项目获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10个项目入选我省首批产业大脑培育库;聚焦绿色化,实施绿电交易147.85亿千瓦时,国网排名第三。废钢入统量增长7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速达到40.1%。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结构不断优化,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现代优质特色消费品营收占比分别较2023年底提高2.2、2、1.5、1.5个百分点。二是新兴产业向高而攀。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3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8家。15个药品和第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4户企业入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三是未来产业向智而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揭榜挂帅”6个未来产业领域项目加快实施,15MW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已竣工投产,综合储能效率达90%以上。推荐17个项目申报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元宇宙方向高逼真数字人构建与多模态交互系统等项目入围答辩。
(二)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郝鹏书记强调“要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螺旋”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47家。辽河油田建成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沈飞民机按时按量交付C919配套部件。79项产品工艺入选国家产业基础再造“揭榜挂帅”榜单。85个产品纳入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支持新松机器人、大船重工、华锦化等牵头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制。以全新体制机制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4个辽宁实验室。围绕加速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依托优势创新力量牵头组建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母机等20个省重点实验室群,促进产学研双向对接。
(三)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郝鹏书记要求“要聚焦智能化主动出击,助力企业进行数字赋能”,2024年,聚焦两化融合,我们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增省级5G工厂2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1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7个,40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1.5万家。推动沈阳市入选国家首批1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新增21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盘锦入选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省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4.8%和82.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坚持把建设22个重点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指导下,完善“21+7”工作机制,搭建“1+22+N”政策体系。实施“夯基服务”,梳理68条重点产业链,整理服务事项98项,集群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成功举办航空产业发展大会等系列专题活动,推进“整零共同体”建设示范等工作,推广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建设模式,集群建设上台阶上水平。22个产业集群营收占全省规上工业约6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占22个集群比重首次超过三分之一,沈阳航空、沈大工业母机、大盘绿色石化3个集群获评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领先。船舶制造新接订单增长超过3倍,占全国比重排名第2位。
(五)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近年来,我省建立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级分类挖掘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4年,梯度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0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29家企业获评国家重点“小巨人”。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个、省级60个。实施“小升规”,净增长规上工业企业664户。筛选上市后备企业470家。推出“辽数贷”“辽质贷”“辽股贷”等产品,专项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发展。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家,锦州太和区特种合金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一起益企”服务行动。实施精益管理,举办专题论坛等活动,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我们将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建设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为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同时,将您的4条建议纳入“十五五”规划,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联系人:汤泽明
联系电话:024-86894143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