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探索重点区域工业国际合作“新打法”,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建议》(第1431325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8 14:34:49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孙艳朝代表:
现就您提出的关于探索重点区域工业国际合作“新打法”,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主要开展工作
(一)持续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年初以来,国际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叠加,我省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重点行业持续承压,工业进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最严峻、最艰难的时刻,也是辽宁产业转型升级最胶着、最痛苦的时期!
2025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较2024全年和今年1-2月份分别提高0.5个和1.8个百分点,与全国差距由1-2月份的4.1个百分点缩小至2.9个百分点。特别是3月份当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几乎与全国当月增速持平。
(二)赋能重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从供需两端发力,全方位纵深推进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开展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评估。组织2024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其中单项覆盖级别达675家、集成提升级别达814家、创新突破级别达257家。组织1034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评价,涵盖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称号的重点企业,其中达到二级及以上企业617家,占59.6%。截止2024年9月,规上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2.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4.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发挥应用场景驱动作用。聚焦22个产业集群,发布了110个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案例,1000余个数字化场景建设需求,进一步找准切入口,深挖场景价值,以建设“小场景”,汇聚集群数字化转型“大场面”。本钢板材面向炼铁智能诊断的开发式推理机应用案例等5个案例入选工信部钢铁行业重点场景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3.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完善《辽宁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指南》,鼓励企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研发、设计、工艺、生产、检测、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集成优化和智能管理决策。2024年,遴选148家省级数字化车间,累计达到370家;遴选64家省级智能工厂,累计达到179家。8家企业获评2024年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辽宁联通基于AI的钢铁生产全流程质量协同优化与智慧管控解决方案等5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沈阳富创智能工厂实现了精密零部件产线的复杂任务规划、智能排产和推理,以及柔性产线控制系统自动代码生成,极大减少工程师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获评2024年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4.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盘锦市获评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目前已到账7000万元。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以城市为对象,支持各地规模化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选取一批基础条件好、转型意愿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作为试点目标,从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两方面,以项目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推进“智改数转网联”。9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4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其中沈阳航空制造公司、大连第一互感器2家企业获评中小企业数字领航企业实践案例,全国共12家。
(三)扩大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省数据局制定了《辽宁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置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支持方向,以支持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制造、电力能源等领域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鼓励企业广泛参与数据跨境流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国际合作。举办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转型交流活动,邀请到立林副省长致辞、全国政协委员夏德仁主持、国家数据局国际合作专班负责人宋宪荣副司长专题演讲,10国近60位嘉宾参会。
(四)持续扩大产品出口
省商务厅持续扩大产品出口,今年一季度,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2.5%。其中,出口951.1亿元,增长10.5%;进口896.9亿元,下降4.8%,实现贸易顺差54.2亿元。
一是持续开展外贸破零行动,支持工业规上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扩大我省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支持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国际重点展会,对展位费等参展有关费用给予补贴支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二是持续推进辽宁RCEP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最优关税及原产地规则查询、服务贸易规则查询、投资规则查询、中国进出口商品信息、RCEP市场分析、全球潜力市场等6大板块,进一步延伸拓展平台服务功能,强化市场需求与机遇分析、贸易促进等全流程服务,支持企业开拓RCEP国家市场。持续做好政策宣传宣讲,联合地方政企机构开展RCEP专题政策讲座,帮助企业掌握RCEP关税减让、区域累积规则等原产地政策。针对地方特色产业特点,建立重点企业、重点商品享惠清单,指导政府和企业精准施策,助力地方特色产品出口。开展“AEO+经核准出口商”双培育,指导符合条件企业积极申请成为经核准出口商,自主签发原产地声明。深入推进落实出口原产地签证“取消原产地企业备案+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原产地便利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我国企业享惠受阻的各类问题。
三是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辽宁省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指导沈阳、大连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指导大连市高新区加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城市和服务出口基地的国际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服务出口新的增长点。
四是举办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暨外贸新业态要素资源对接活动。以“链接跨境全要素,共建电商新生态”为主题,组织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国际物流、海外仓、金融信保、海关税务等全链条服务单位及15个产业带的500余家企业及机构现场参会,线上同步直播吸引超2000人观看。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发挥境内外数字贸易展会作用,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境内国际化展会和日本IT展、法兰克福图书展、意大利博洛尼亚美容美发展等境外展会平台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
二是持续推进“辽望全球,品行天下”百团千企拓市场活动。在继续举办日本、蒙古、俄罗斯3个辽宁出口商品自办展的基础上,新增在匈牙利、沙特举办首届辽宁出口商品中东欧、中东自办展。聚焦我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俄罗斯国际工程机械展、欧洲精细化工展等100余个境外国际性展会。
三是围绕重点产业集群,举办5场以上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系列活动。组织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要素企业同各市产业带企业进行对接,推动全省外贸新业态协同发展。
四是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围绕数字贸易发展需求,积极做好相关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支持高校增设数字经济、网络营销等新兴专业,并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体系着力打造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
五是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推5G。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推进5G工厂项目库建设,支持更多企业建设5G工厂,到2025年底,5G工厂入库项目达到90个。聚焦重点园区,打造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平台。滚动推进1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发更多应用,扩大服务企业范围。推安全。组织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政策宣贯,规上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政策宣贯覆盖率达到20%。推动600家企业开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升工业领域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推标识。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推进全省4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和应用,积极争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落地辽宁。推数据。适度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提升“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和骨干节点的服务能力,加快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联系人:李秀丽
联系电话:18840068220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