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数智融合发展助力“老字号”改造升级的建议》(第1431310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8 14:27:54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李展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数智融合发展助力“老字号”改造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自主可控引领,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程度”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并加快对传统产业赋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技术突破上,我省累计研发150余项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在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水下智能装备及工业数字化控制系统等领域形成了相对优势,如东北大学“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工业自组网安全风险管控系统”等工业互联网类产品服务,涉及基础元器件、软件多个类别。开发落地人工智能大模型10个,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化工设计等多个领域,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布的智能化工大模型,为推动化工研发新范式建立和化工工业软件国产自主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技术应用上,以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沈阳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为载体,孵化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338个,并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车、智慧医疗、无人机等行业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其中,东软集团“领智大语言模型”成为我省首个中央网信办备案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推出的医学影像标注平台、智能病历生成、基于数字人和智能体的医疗公共服务系统等方案已在多家医疗机构成功应用。

  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我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促进供需双方精准深入对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丰富供给资源上,遴选确定20家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作为全省22个产业集群的主要合作对象,推动服务商形成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报告。累计征集服务商相关产品380个,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10多个。在优化发展生态上,成功举办六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首次尝试市场化办会机制,大会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举办企业大会数字化转型专题交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等活动,通过政策宣讲、企业对接、技术推介等工作,进一步汇聚各方,凝聚共识,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下一步,在技术突破应用上,以石化、冶金、装备等重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围绕场景需求驱动技术研发,重点研究行业大模型以及大模型相关技术的行业应用,打造一批典型智能化场景案例。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推动服务商为更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服务,打造推广更多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筹办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等工作,培养企业负责人的数字化战略思维,逐步提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数字化水平。

  二、关于“分层推动企业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紧紧22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产业大脑方面,遴选确定我省第一批产业大脑培育库入库项目共10个。其中,鞍钢集团建设的高品质钢铁材料产业大脑,由鞍钢集团“羽嘉”国家级双跨平台和辽宁移动“辽企慧”平台整合而成,目前共汇聚全省1635家钢铁上下游企业,通过“集销、集采、集产、集运、集管”模式,让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降低10%,生产效率提高15%。车间工厂方面,按照“生产线、车间、工厂”的发展路径,在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生产线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上,目前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共549个,其中8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在资金支持方面,近年来,我省“数字辽宁 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累计共投入约6.1亿元,其中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资金达3.58亿元;支持国家数字化领域试点示范资金达7900万元;支持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资金达1.7亿元。沈阳、大连、盘锦三市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争取国家奖励资金4亿元。税收优惠上,进一步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力度,并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22个重点产业集群,“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字化转型。“点”上打造典型场景、5G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标杆示范;“线”上培育优质服务商,分批次推进各行业产业大脑建设。“面”上开展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试点城市建设,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效机制和本地经验。

  三、关于“构建数字赋能生态圈,着力打造新型产学研模式”的建议  

  在构建数字赋能生态圈方面,我省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基本形成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累计打造10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鞍钢“羽嘉”、大连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获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东北地区“零”的突破;培育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产业大脑10个,有效助力行业提质降本增效。二是建设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遴选一批高质量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支持职业院校开展数字技能社会培训,动员企业员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落实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技术职称认定等政策。对到中小型科技类企业工作的博士后给予副高级职称的待遇。三是指导金融机构优化“辽科贷”“辽知贷”等系列产品,实现线上申请、自动审批、随借随还;支持盛京银行陆续推出“辽质贷”“辽股贷”“辽数贷”等创新产品。截至2024年底,“辽系列”贷款累计投放资金175.8亿元,服务企业1504户。四是连续两年实施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举办活动73场,吸引超过100所高校、2000家企业参与,累计发布高校科技成果5000项。2024年高校全年转化科技成果7395项,转化金额37.18亿元。其中合同转化金额达到100万元以上项目较2023年增长7.5%。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丰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大脑的应用与服务;将数字人才纳入重点产业、 重大项目、 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发布范围,按需精准开展招聘对接活动;加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对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给予优先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强化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多措并举全方位纵深推进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联系人:裴斐

  联系电话:18840068177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3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