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推进环渤海石化企业碳回收利用的建议》(第1431109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7 16:46:06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刘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环渤海石化企业碳回收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石化产业大省,在石化领域重点用能企业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完善碳排放核算机制对我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工作

  (一)在完善碳排放核算机制方面

  我省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有关工作要求,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就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强沟通协调,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根据石化等各行业领域特点加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算方法学研究。积极帮扶石化企业摸清碳排放数据,加大碳核算培训力度,每年举办专门的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老师为企业答疑解惑。开展年度核查,帮助企业查找核算问题,提升石化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水平。

  (二)在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方面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辽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我省积极落实《辽宁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技术研发,推动CCUS技术在我省石油化工、钢铁、菱镁等行业和重点工业园区多场景和规模化应用示范。一是推动辽河油田CCUS产业化发展。辽河油田欢采场二氧化碳捕集液化站、特油公司二氧化碳液化站、兴采双229块循环注入站顺利投运,实现由CO2捕集液化到注入封存驱油全流程管理,2024年注碳封存突破10万吨,驱油6.4万吨。二是推进CCUS装备制造。大船集团已攻关突破运碳、储碳和注碳等方面关键技术和装备。冰山集团具有的二氧化碳预冷、增压、提纯、液化等成套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大连华锐重工可以提供非标准化高温高压压力容器等。

  (三)在资源回收利用、污染物治理等方面

  一是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印发《关于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持续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强化数据审核及分析。二是积极探索危险废物多途径利用。发布《“十四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优化提升废催化剂、化工废渣、油泥油脚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积极探索危险废物多途径利用,完善提升能力短板。三是持续推进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强化VOCs综合治理。印发《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2024年石化行业和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的通知》,组织对全省石化企业开展专项排查,推动问题整改,不断提升无组织管控和有组织治理水平。四是指导石化行业争创环保A级企业。组织中石油在辽炼化企业召开座谈会,推动企业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理念,对照重污染天气绩效A级要求,针对性制定整治提升计划,积极补齐当前存在的治理和管理不足,争创环保A级企业。

  二、下一步工作

  您的有关建议非常符合石化企业碳回收利用的实际,我们将积极采纳,在后续工作当中有序推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完善碳排放核算机制

  根据石化、化工行业特点和管理需要,合理划定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范围,依托能源和工业统计、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证交易市场等数据,基于石化产业全链条碳平衡,建立完善核算方法。继续加大石化行业碳核算培训力度,帮扶企业摸清各生产环节碳排放底数,鼓励企业实施减污降碳改造,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固废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是组织开展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评估,支撑省人民政府依法编制辽宁省“十五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二是全力推动东北区域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尽快发挥危险废物处置托底保障作用和技术及管理引领示范作用,重点提升废催化剂、油泥油脚等类别废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和危险废物综合焚烧、填埋兜底保障处置能力。三是持续强化石化行业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推动企业对标不断提升VOCs管控水平,并积极补齐短板,争创A级企业。

  (三)建设零碳园区试点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积极宣贯零碳园区相关政策,引导石化企业集聚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在辽河油田等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推动二氧化碳驱油和地质封存等技术的应用,待国家文件正式印发后,积极帮助争取建设零碳园区试点。

  (四)推动CCUS发展应用

  持续推动辽河油田加快CCUS技术攻关,扩大碳封存、驱油规模,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将CCUS技术应用项目建设列入重大装备攻关支持方向,积极推进冰山冷热科技“二氧化碳增压液化装置研制及工程化应用”、沈鼓集团“CCUS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组”等重点项目研制。

  联系人:万淼

  联系电话:024-86901715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29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