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推动变电设备健康管理平台创新发展的建议》(第1431125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7 16:39:10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马旭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变电设备健康管理平台创新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您建议“开展辽宁省揭榜挂帅、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攻关项目,在围绕变电设备健康管理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智能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平台,支撑变压器智能化产业发展”,我们深受启发,将认真吸纳。根据省工信厅工作职能,结合相关省直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现有输变电装备制造骨干企业7户,各类配套设备生产制造高新技术企业40余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攻关以及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螺旋”促进,加快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推动变电设备领域技术创新。

  一是筑牢平台技术创新基础支撑。批准建设辽宁省高电压强电流及新型电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超高压输变电设备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10余个省部级创新基地。加快沈阳工业大学高端电力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构建省电力装备重点实验室群,集聚优势创新力量推动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互动。二是实施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围绕变电设备技术创新发展,研制出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交流1000kV变压器、直流±1100kV换流变压器,并深度参与柔性交直流电网重大装备的研制,特高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国际领先,自主设计开发的紧凑化串联补偿平台、油浸式互感器等电网成套装备大幅度提高了我国输电网络的安全水平。三是鼓励电力装备协同创新。依托辽宁材料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程大学等创新平台加强与特变沈变等重点企业产学研合作,在基础技术和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突破直流工程用低噪音换流变压器、环保气体互感器、高端变频电源、高压开关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输变电重大技术装备核心产品。

  (二)强化健康管理平台能力建设。一是‌提升故障预测和检修效率‌。平台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够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减少设备故障率。例如,采集2.0系统,2800万只电表每15分钟上传一次数据,形成动态“健康图谱”,实现了停电抢修进入“读秒时代”。二是‌降低运维成本。应用平台减少了人工巡检的频率和成本,通过智能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测,降低了运维成本。例如,铁岭供电公司开发的变电站电力设备态势感知平台,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了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研判,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三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了停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例如,监测电表数据波动,系统辨识出变压器过载风险,避免了涉及3万户的停电事故。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平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优化设备的维护计划,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失误,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例如,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优化设备的维护策略,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三)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应用平台。一是国网辽宁电科院二次检修班组智能化平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二次检修班组智能化平台建设与应用”获得了“电力设备智能运维与管理创新应用案例奖”,平台构建二次检修缺陷智能辅助决策功能模块,依托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算法组件,实现缺陷信息语音智能录入等功能,能输出缺陷处理辅助指南等。同时搭建二次检修作业智能辅助功能模块,实现相关信息智能录入,累积典型经验形成后台技术指导知识库。还研发保护装置智能评价功能模块,输出保护装置健康评价分析结果,辅助现场巡视巡检作业。二是辽宁达能电气输变配电装备健康管理与智能预警平台。辽宁达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辽宁省电力物联网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是基于电力物联网技术的输变配电装备健康管理与智能预警平台。平台实现无人值守、远程遥测、故障告警、智能维护等功能,建成线上保障、线下服务调度的一站式智能预警监测系统。三是多智能体自主协同巡检的变电站设备健康智慧评估预警平台。超高压公司与国网东北分部以及东北大学强强联合研发的“多智能体自主协同巡检的变电站设备健康智慧评估预警平台及应用”,在东北“三省一区”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大赛中表现卓越。平台通过多智能体自主协同巡检,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健康智慧评估和预警,提升了设备的运维管理水平。

  (四)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一是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沈阳、大连获评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辽宁建成337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53家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64个场景获评国家级优秀场景。辽宁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3.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在需求预测、产品设计、智能分拣、设备健康管理、机器视觉质量检测、智能决策、数字孪生等领域形成广泛的应用场景。打通了采购、运营、生产、质量、物流、库存等环节,真正实现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全数字驱动。三是打造企业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实现工艺、质量、物料全过程优化控制、智能调度、状态监控、质量管控,推动了架构物料转运及制造方式的变革。激光雷达机器视觉、北斗高精三维定位等技术实现堆取料机自动化无人运行。沈阳、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发布10个AI大模型重点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  

  (一)实施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以及省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重点实验室群作用,强化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布局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组织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及创新产品研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输变电装备及智能电网技术体系。

  (二)鼓励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推动企业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如DeepSeek,对变电设备的运行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等)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建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提前识别潜在故障风险,精准预警和智能诊断,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海量历史数据,为设备的维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部署更多的智能传感器,全方位、实时感知设备状态,整合和传输设备数据,打破信息孤岛。

  (三)培育电力装备专业人才队伍。深入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更好地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和人才难题,打破国际企业在关键部件及核心设备领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加强对变电设备健康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校相关专业人才,以及对现有员工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培训。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联系人:陈百实

  联系电话:18840068098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