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促进辽宁省精细化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第1431270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7 16:23:53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孙艳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辽宁省精细化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开展的工作
作为中小企业的排头兵,我省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持续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小巨人”企业362家(石化行业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99家(石化行业3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795家(石化行业438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出台《辽宁省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辽工信企业〔2025〕2号),从推进创新发展、强化财税支持、加强金融支持、推动提质增效、强化服务保障、健全工作体系六个方面提出26条举措。持续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免申即享”和全部专精特新企业奖补资金“直达快享”政策,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2024年以来,争取中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75亿元,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北方华锦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企业及高校院所开展协同攻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精细化工省重点实验室群,集聚优势创新力量推动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互动。支持盘锦、长兴岛、沈阳等地建设化工领域中试基地,加速化工新材料产品中试熟化。
三是加强交流合作。多次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政策解读、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等培训。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中博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举办“创客中国”辽宁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促进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四是强化金融支撑。出台《辽宁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结合民营企业发展提出12条具体金融支持措施,提升民营企业金融及“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质效。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专精特新”银企对接会,推动银行开发专属产品,为专精特新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对接交流平台,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间接融资。举办“走进北交所”、“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等活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
五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沈阳、大连两市获评第一批试点城市,盘锦市获评第二批,抚顺市进入第三批公示名单。组织数字化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业务培训和数字化诊断,加强资金引导,破解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愿转”难题。
六是加强人才培养。支持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高校建设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平台,聚焦精细化工产品原理与工艺、催化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开展集中攻关。优化整合、重构省级“兴辽英才计划”龙头人才工程,明确了培养集聚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人才力量、成建制引进“带土移植”团队等一系列支持高端人才和团队政策,2025年省财政安排人才专项资金8.1亿元,助力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
二、下一步工作
您在提案中的有关建议非常符合我省石化行业发展实际,我们将积极采纳,在后续工作当中有序推进。下一步,我省将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我省精细化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协同培育机制,加强财税金融支持,支持企业引育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服务企业力度,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引领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等政策资金作用,对补链、延链、强链的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项目予以支持,推进产业链价值链迈向高端。
二是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利用辽宁省精细化工省重点实验室群等平台,加速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对接。推进橡胶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加强原创技术供给和创新人才培养。依托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持续开展产学研用对接活动,推进具备条件的科研成果实施产业化。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强化精细化工领域产学研合作,为促进化工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精细化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加强金融服务。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完善省融资服务平台功能,优化融资担保增信服务,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活动,有效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为精细化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联系人:肇彦淏
联系电话:18840068090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