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培育以生物合成为主要方向的辽宁省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第1431588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08-27 16:20:02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吴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以生物合成为主要方向的辽宁省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衷心感谢代表对辽宁生物合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建议。该建议精准把握全球生命健康产业变革趋势,与我省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我厅完全赞同并将全力推进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辽宁省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目前,部分先进省市已经将“合成生物”列入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其加快发展。辽宁省生物合成相关企业规模有限,多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食品、材料、化工、能源等行业生物合成企业分布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产业协同和集聚效应,难以形成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链条。针对这些问题,2023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将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列入22个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几年来,在牵头省领导带领下,省工信厅、省卫健委会同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局、省医保局、省药监局及相关重点地区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了《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大前沿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整合现有政策形成《辽宁省支持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指引》,在创新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产业化建设、优质产品应用、人才培养等产业链创新链各环节,提出20条具体措施,力争推动医药产业实现“双螺旋”发展。202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科技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我省优先布局的6个未来产业方向之一。2025年,我省启动了辽宁省“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参考广东省、上海市、青岛市等先进省市发展经验,依托沈阳、大连、本溪等地在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疫苗、功能氨基酸、营养脂质微囊、功能色素以及医药制造等领域的较强优势,瞄准生物合成、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等核心方向,推动食品、轻工日用品、生物降解等重点产业链和项目建设,优先支持重点企业筹建研发中心,实现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协同和集聚效应,逐步构建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链条,打造区域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二)关于培育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集聚和协同发展  

  生物合成和生命健康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是全球未来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也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针对生物合成产业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制造、检测检验认证服务、金融支持等配套环节薄弱等问题,我省加强统筹推进,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细胞治疗、深海深地开发等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未来产业。辽宁省企业大会明确将着力健全技术策源、中试转化、全场景应用、金融赋能、人才支撑、教育保障六大科技创新体系。省工信厅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总体要求,加大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支持,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强产学、产需、产融等方面对接合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数转绿改、产品研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大做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生物制造骨干企业。沈阳三生成为国内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药物头部企业、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正在加快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现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层析系统和填料、过滤耗材等领域国产化替代。成大生物、依生生物、大连科兴等企业疫苗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正在提高疫苗行业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大连医诺生物可同时实现近百个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能达到万吨级以上,功能氨基酸、营养脂质微囊、功能色素等系列产品已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服务于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运动营养品、特殊医疗用途食品等行业。优纤科技(丹东)牵头组建了辽宁省生物基尼龙纤维产业链,生产的生物基尼龙56纤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三)关于瞄准生物合成等细分赛道,突破核心技术

  面对生物合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存在差距、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等挑战,辽宁省以关键技术攻坚和人才高地为突破口,加速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消费品、能源和环保五大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省发展改革委依托我省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产业等方面基础,围绕未来生命健康领域,积极支持省内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培育建设省级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搭建创新平台,在生物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省科技厅聚焦未来生命健康产业,组织开展重点研发计划产业技术创新类和民生科技类等科技项目18项,投入财政经费1640万元。组织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支持“核酸物理特性增强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等生物医药类项目327个,支持经费2194万元。大连理工大学在纳米抗体及其精准血液净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康元医疗(大连)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转化,建立了国内首个纳米抗体及精准血液净化吸附柱批量生产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在蛋白组学和器官芯片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建立了具有高度生理相关的器官模拟微系统,为组织器官发育、器官再造、疾病研究、毒性预测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新的策略和技术平台。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认真采纳您的意见建议,深入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我省现有规模和资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瞄准生物合成方向,聚焦未来产业,做好合成生物技术的细分赛道发展规划,高质量完成辽宁省“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与生物制造产业行动计划,将辽宁打造为东北亚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联系人:曹建武

  联系电话:18840068155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4日

附件下载: